不比不知道,外国孩子的这项教育真的值得我们学习!
从为人父母的第一天起,我们就执着于给孩子最好的一切:最好的食物、最好的衣服、最好的玩具、最好的环境……更重要的,是最好的教育。
绝大多数的中国家长都认为,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存在差距。因此送孩子出国或者上国际学校,就成了今天城市中产家庭的新流行。
可是仔细想想,国内外的教育水平差距,到底体现在方面?有没有可能逐步改善呢?
美国幼儿园:科学教育从3岁开始
和中国一样,在美国,孩子们也是3岁开始读幼儿园,但他们的幼儿教育,一上来就惊呆了不少从国内移民的新家长。
新入园小朋友的家长会上,老师们给家长发了一张进度表,安排了孩子们需要在幼儿园期间了解的所有科学知识。
仅从有关宇宙的知识来说,孩子们4岁时就要开始了解太阳系、行星之类,甚至要自己画出星球的样子。下面就是一张美国幼儿园小朋友画的太阳系行星图:
或者给不同行星涂上正确的颜色,写上名字,然后订成一本小书。
五岁的孩子,就开始学习地球构造。而这些内容,在国内基本是从中学才开始学习,而且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下来的,很少有什么乐趣可言。
不仅如此,5岁的美国小朋友已经可以和父母大谈食物链了。一位中国的移民爸爸说,他女儿5岁时就知道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,“因为人要吃金枪鱼三明治,而金枪鱼吃小鱼,小鱼吃小虫,小虫吃藻类。”虽然这一说法稍显粗浅,但在同样的年龄段,国内似乎很少有孩子能给出结论所依据的分析逻辑。
国外的孩子在读什么?
阅读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近年来,国内的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。儿童绘本、亲子共读成为家长们热衷的新鲜事物,但国外家长似乎又超前了一步。
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不满一个月的女儿读《给宝宝的量子力学》引发轰动。
不少人对此其实颇有微词:对成年人来说似乎都“高不可攀”的量子物理,宝宝真能听懂吗?我们很难相信未满月的孩子能“听懂”,但小扎的眼光也的确有独到之处。
看看下面这些图你就知道了。
这是一个球
这个球有能量
电子有能量
这些图片中“陌生”事物所强化的印象,正在潜移默化建构着宝宝对这个世界的理解。
那些在我们看来艰涩晦涩的知识,就通过形象的图画给出了简洁的解释,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奥秘,有待他们日后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去层层揭示。
国外的孩子如何玩转博物馆?
博物馆是生动而直观的学习场所。说起国内的博物馆,你会想到什么?恐龙骨架?摆在展示柜里的文物?相比而言,国外的很多博物馆更有温度,更强调互动性,也因此更有趣,甚至还会为孩子们提供很多专门服务。
在意大利热那亚儿童博物馆,小朋友可以戴上小头盔,亲自体验一把“机械之美”。
一个小男孩儿在意大利热那亚的Citta dei Bambini博物馆观察蚂蚁。
在加拿大皇家泰瑞尔古生物博物馆,孩子们正在和旁边的恐龙化石比身高。她们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明白了恐龙的大小。
如此有意思的博物馆,就连身为大人的我们,都恨不得钻进去好好体验体验,更不用说孩子们了!
一番对比之后,我们不难体会到儿童教育的真切差距。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能力?难道国内就没有这样的资源?
资源和能力并不是问题所在,重要的,其实是我们大人自己的用心程度。
我们很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,为孩子打造精致的科学教育产品。往往知识性强的东西趣味性不够,而有趣的东西又时常缺乏对孩子们真正有价值的知识,科学知识更是如此。
所以,今天为大家带来科学队长!和孩子一起加入科学队长,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中找到完美平衡,让孩子边玩边学,和顶级科学家做朋友!
52节科学家讲的科学课
点击下面图片立即订阅
▼
还没决定?
来看看更多介绍
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呢?
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?
动画片里的超人真的存在吗?
”每个孩子对未知的世界都充满了好奇,想要了解世界甚至宇宙的真谛。所以,爸妈搜&一起朗读联合知识分子,推出科学队长系列独家套餐,在这档节目里,我们邀请了真正的科学家为孩子们解答这些疑惑,探索世界的奥秘。
《科学队长》是由真格基金徐小平老师投资,由3位最顶尖的学者创办的,中国第一个由真正一流的科学家们主讲的少儿科普音频节目。
3位创始人中,饶毅是北大教授、鲁白是清华教授、谢宇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、美国科学院院士!
我们精心挑选了科学队长中的四档栏目,四位科学家亲自授课,为孩子揭秘天文、地理、海洋与生物的秘密!
朱进——天文学家,北京天文馆馆长,带领项目组发现2728颗小行星
北京古观象台台长;《天文爱好者》杂志主编;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;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。
对小行星的研究颇有建树。从1994年开始,朱进主持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搜寻项目,到2001年为止,项目组共发现获国际小行星中心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728颗,其中已有1214颗获得永久编号和命名权。2002年起担任北京天文馆馆长至今。
刘敏——长期漂泊海上的海洋生物学家
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,海洋生物学家,现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石首鱼科专家组副主席,保护国际基金会(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)中国海洋项目顾问、珊瑚普查基金会(Reef Check Foundation)中国大陆联络人。编写专著《中国福建南部海洋鱼类图鉴》(第一卷、第二卷),获得国家海洋局2014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奖。
王立铭——生物学家,三十岁成为教授博导的超级奶爸。
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、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“青年千人计划”入选者,《知识分子》专栏作者,主要研究与神经系统和代谢系统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。热爱科普写作和科学传播。
周尚意——人文地理学家,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部教授
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部博士生导师、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;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、国际区域科学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;主持了加拿大政府FEP项目、美国政府Fulbright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;获国家民政部科技一等奖、北京市名师奖等荣誉。
让《科学队长》所传递的科学思维方式陪伴着孩子们认识、探索这个世界,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,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。
——北京大学教授,《知识分子》主编,饶毅
在这个迅猛变化的时代,力求独立思考、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尤为重要,《科学队长》中强调的科学精神,将成为孩子们未来最宝贵的特质。
——清华大学教授,《知识分子》主编,鲁白
我希望当今生活在中国的孩子,能通过《科学队长》从小养成追求知识、科学和真理的习惯,成为未来的设计者和创造者。
—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,美国科学院院士
《知识分子》主编,谢宇
让《科学队长》给孩子们塑造一种科学的人生态度,一种更理性的思维方式。我想,这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。
——真格基金创始人,徐小平
总爱问“为什么”的好奇宝宝,拥有小小科学家梦想的孩子们,
珍惜孩子好奇心,想要发掘孩子天分,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的爸爸妈妈,
面对小朋友“十万个为什么”却束手无策的父母,想要科学养育氛围的家庭,
每一个尚未泯灭探索欲和求知欲的你。
52节科学家讲的科学课
点击下面图片立即订阅
▼